按照省財政廳、教育廳、經信廳、科技廳《關于開展四川省產教融合示范項目中期績效評價》的工作要求,7月6日—7日,由中國教科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孫誠擔任組長的專家組一行9人,對學院與蜀道集團共建的數字交通產教融合示范項目開展實地評價。


專家組在實地察看了蜀道集團四川成宜高速公路開發有限公司以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后,召開現場匯報會。黨委書記王東平代表學院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專家組來我院開展產教融合項目現場評價,對于學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學院將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積極做好協調服務工作,虛心接受專家組和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對標對表開展整改。

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蔣永林從產教融合示范項目的總體情況、工作舉措、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改進措施等四個方面,詳細匯報了學院與蜀道集團共建的數字交通產教融合示范項目中期完成情況。

專家組聽取匯報會以后,按照各自分工開展資料查閱并和相關項目負責同志交流,并于7日下午召開意見反饋會。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寧堅,蜀道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鄒蔚以及學院相關領導參加反饋會。專家組組長宣讀了對學院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建設實地評價反饋意見,充分肯定了學院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建設的階段性成效,同時指出了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各位專家分別就各自分項考核的情況進行了反饋。

蜀道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鄒蔚,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蔣永林分別代表企業和學院就專家組反饋意見作表態發言。

寧堅代表廳黨組對專家組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出,專家組指出的問題精準到位,提出的評審意見指導性強,學院和企業一定要深刻領會思考,不折不扣地落實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有效把各項整改要求落到實處,著力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寧堅就推進產教融合示范項目建設,提出四點意見: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認清發展趨勢。學院要強化產教融合戰略思維,深刻認識產教融合工作的戰略地位,以政策引領和項目驅動,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內異質性資源的優勢互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發展動能與活力。
二是要融合人才培養,服務行業地方。學院人才培養改革要以現代交通體系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依托,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構筑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緊盯產業和技術升級需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產業先進元素及時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由人才“供給-需求”單向鏈條,轉向“供給-需求-供給”閉環反饋,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是要聚焦成果應用,樹立示范標桿。積極推動“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共建共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推動“研發+轉化”創新驅動,圍繞產業關鍵技術、重要工藝等,特別是圍繞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進行研發,開展協同攻關,催生企業急需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推動科研創新成果產業化,要堅持服務地方社會經濟,要把協作科研、協同攻關作為重要指標,把對國家社會、行業企業的實際貢獻作為重要考量,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區域行業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等。
四是要堅持創新驅動,完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組織機制,把制度、組織、機制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創新產教融合的組織形式,結合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類型組織的特征,因地制宜探索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堅持校企“合作共同體”理念,校企全程緊密合作、共同組織完成,推動形成共榮共生的校企命運共同體。同時高度重視行業和社會組織在促進產教融合方面的作用,提升產教融合的治理效能,加快治理模式、治理結構現代化步伐,探索多元主體共治模式,形成政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各負其責、協同共進的發展新格局。要著力于可持續發展,努力探索可復制、可借鑒經驗在全省推廣。